部门概况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> 工作职责

部门及科室

部门职责

党委学生工作部/学生处/党委武装部

在学校党委、行政领导下负责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、整体规划、组织实施和服务管理,设置综合管理科、思想政治教育科、资助管理科、党委武装部办公室、学生社区教育管理中心、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中心6个科室,下设学习发展指导中心、青年发展研究中心。部门主要职责为:

1.负责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,组织实施本科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;

2.负责统筹实施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策划组织主题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;

3.负责学生工作干部、辅导员的选聘、培养、管理、考核等工作;

4.负责本科生奖励体系的建设和管理,组织综合测评、奖学金评审发放、评优评先等工作;

5.负责本科生资助体系的建设和管理,实施奖、助、勤、贷、免等资助措施;

6.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组织实施;

7.负责生活社区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、宿舍卫生评定和调退宿管理工作;

8.负责本科生日常管理及违纪处分工作;

9.负责本科生安全稳定及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置;

10.负责武装工作、征兵工作、国防教育与军训组织管理工作;

11.负责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建设、教学管理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;

12.负责学习指导发展中心的组织管理,为本科生学业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服务;

13.负责青年发展研究中心的组织管理,开展学生工作课题研究;

14.负责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学校易班发展中心和学生工作站的运行管理;

15.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。

综合管理科

综合管理科负责统筹学生事务管理,协调跨部门工作,推进学生管理制度化建设;承担档案管理及数据统计分析;协调处理学生咨询、投诉与突发事件;维护学生权益,保障校园安全稳定,服务学生成长成才。

1.负责策划组织学生工作会议和大型学生活动;

2.负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及违纪处分工作;

3.负责学生工作信息统计核查工作;

4.负责易班发展中心运行管理;

5.负责学生安全稳定及突发事件协调处置;

6.负责校方责任险、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事宜;

7.负责学生事务网上服务平台、学生工作网及一键报到系统的维护管理;

8.负责部门制度、文件、会议等日常综合事务管理工作;

9.负责学生各类证、卡等物品制作、发放及管理工作;

10.负责部门用房、资产、经费、印章、档案、人事等管理工作。

思想政治教育科

思想政治教育科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围绕学生评奖评优、辅导员队伍建设、专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、学生思想调研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,不断探索思想教育的途径与载体,为学生思想发展搭建平台。

1.负责制订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、规划和方案;

2.负责专兼职辅导员的选聘、评奖、考核和管理工作;

3.负责本科生各级各类评奖评优工作,挖掘、培育和塑造先进典型;

4.负责组织实施新生入学教育、毕业生德育答辩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;

5.负责组织学生工作考核工作

6.负责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分析工作;

7.负责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;

8.负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和聘任工作;

9.负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学工新媒体平台的运行管理及总结宣传工作;

10.负责学生服务“接诉即办”工作。

资助管理科

秉持“滴灌式”教育理念,负责资助育人工作的组织协调、制度建设、条件保障、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等任务,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,构建完善“奖、助、贷、勤、补、免、捐”七位一体的资助体系,打造“全员覆盖、全程受助、全面受益”的助困网络,服务学生成长成才。

1.负责落实各项资助政策,完善学校资助管理制度,健全资助服务体系;

2.负责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,建立、更新和维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;

3.负责各类助学金的评审、发放与管理工作。协助学校教育基金会做好社会资助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;

4.负责建档立卡学生的审核管理,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工作;

5.负责国家助学贷款的资格审核、协助发放及贷后管理工作;

6.负责全校勤工助学岗位设置、招聘、考核和酬金发放工作;

7.负责临时性救助工作,组织生活帮扶、无息借款、绿色通道等工作;

8.协同相关单位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、管理和服务工作,开展资助育人工作;

9.督导相关单位及人员学生资助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。

党委武装部办公室

   以新时代强军思想为统领,以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》为指导,构建“教、训、育”三维融合体系,系统推进国防教育矩阵建设,依托军事教研室打造“理论+实训”双核课程体系,创新“强军”主题实践课堂。构建智慧征兵服务体系,贯通“政策宣传-入伍护航-优抚关怀”全链条,精准画像实现兵员选拔科学化。深化军地协同机制,通过“双拥共建”平台培育国旗护卫队、消防训练营等国防特色社团,创建军民共育实践基地。实施教官储备常态化,锻造专业化军训教官梯队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,开展主题研学、消防特训等实践活动,同步建设国防教育工坊,形成“意识培育-能力锻造-价值引领”的育人闭环,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孵化具有家国情怀与军事素养的新时代青年力量。

1.组织开展学校日常国防教育活动,提高师生国防意识,促进国防动员能力建设。

2.承担校内军事理论(实践)类课程建设及其教学组织任务,负责军事教研室工作。

3.征兵和民兵预备役工作,负责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相关宣传、咨询、报名、体检、政审、送兵、入伍学生慰问等工作,落实大学生士兵优抚政策。

4.落实各级军事机关、学校关于国防武装的决策部署, 制定实施学校国防武装工作规划。

5.做好学校军训教官后备力量的日常训练和运行管理。

6.组织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,指导国旗护卫队、消防训练营及国防后备营等国防版块学生组织。

7.负责开展“军民共育”“双拥共建”活动。

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中心

心理中心扎实推进“医-校-院-班-舍+家庭空间+网络空间”的“5+1+1”全主体融通式心理健康教育机制,负责学生的个体咨询、团体辅导,心理健康课程的组织管理,协同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排查,组织系列活动提升学生心理能力,做好重点关注学生的指导与管理,联合省精神卫生中心做好学生转介就医和咨询督导,开展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。

1.负责各级各类学生的个体咨询、团体辅导;

2.负责心理健康课程的组织管理;

3.协同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排查;

4.组织系列活动提升学生心理能力;

5.做好重点关注学生的指导与管理;

6.联合省精神卫生中心做好学生转介就医和咨询督导;

7.开展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。

学生社区教育管理中心

通过指导学生社区实践工作坊等,开展学生社区思想教育工作;通过办理学生调退宿、校外住宿的审核备案等,开展学生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;通过打造学生社区共享空间,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;通过组织学生社区文化活动,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;通过学生宿舍卫生安全检查和学生社区行为量化考核,深入密切联系学生。

1.负责制定实施学生社区相关规章制度、工作流程、管理标准;

2.负责落实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的建设管理相关工作;

3.负责学生社区文化建设,组织实施学生社区文化活动;

4.负责学生入住、调退宿、校外住宿的审核备案工作;

5.负责学生宿舍卫生安全检查、星级评定和学生社区行为量化考核评价工作;

6.协同相关部门做好学生公寓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,协调处置学生社区内学生突发事件,协助做好宿舍安全检查、消防演练、隐患排查等工作;

7.负责学生社区生活指导员和社区实践工作坊的管理工作,指导社区指导员和学生组织开展工作;

8.负责学生社区常态化值班的运行工作;

9.负责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的建设相关工作。

青年发展研究中心

1.负责根据大学生思想、心理、行为特点和学生管理工作实际,制定研究计划,整合科研力量开展调查研究;

2.负责学生工作部门科研课题(项目)的发布、申报、审批、管理和验收;

3.为学生工作部门的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服务,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,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,提供理论支持和信息参考。

学习发展指导中心

1.开展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,帮助学生解决基础课程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;

2.开设学习与发展主题活动,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与人格特质;

3.根据需求开设工作坊,为学生提供学习时间管理、学习动力激发、学习心态调整等多个主题的辅导与服务。

军事理论教研室

1.负责全校的军事理论教学工作。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《高等学校军事训练大纲》,制定军事理论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。

2.负责教研室的基本制度建设。建立健全教研室的各项规章制度,做好军事理论教学的检查、考核和总结工作。

3.负责军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。根据学校教学任务需要组建一支师德高尚、业务精良、结构合理和相对稳定的“双师结构”教学团队,组织军事教师进行政治学习、业务培训与进修,提高军事教师的军政素质和教学水平。

4.负责军事理论课程的建设工作。结合我校学生特点,丰富教学内容,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。

5.负责组织军事教师开展工作研究、学术研究。配置教师学习、教学与科研所需的期刊、图书、多媒体资料,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。

6.负责军事理论课程学生成绩考核、登记等各项管理工作。